中國共產黨新聞網>>綜合報道
分享

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,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

——論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

本報評論員

2025年10月27日08:39    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222

點擊播報本文,約

 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。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把推動高質量發展確定為“十五五”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,既與“十四五”規劃一脈相承,又在准確把握未來5年發展大勢的基礎上部署了戰略任務,對於我們繼續緊緊抓住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、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重大指導作用。

  “十四五”時期,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,我們緊緊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,深入踐行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的新發展理念,持續推動質量變革、效率變革、動力變革,推動中國經濟在“量”上接連跨越新關口,在“質”上持續實現新突破。

 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。從“十四五”時期積極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的實踐中,我們更能深刻理解為什麼“十五五”時期要繼續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,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。

  看發展結構,更加優化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,新興產業培育壯大,未來產業前瞻布局,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2020年的27萬家增長至50多萬家,新業態新模式蓬勃興起,先進產業聚鏈成群,前沿領域加快孕育。

  看發展動能,更加強勁。累計建成230多家卓越級智能工廠和1260家5G工廠,培育形成60多個新興產業領域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,國家級人工智能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超400家……科技創新不斷催生、引領和壯大新質生產力,點燃高質量發展新引擎。

  看發展底色,更加鮮明。“十四五”時期前4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累計降低11.6%,建成全球最大清潔發電體系,全社會用電量中每3千瓦時電就有1千瓦時綠電……降碳、減污、擴綠、增長協同推進,綠色低碳轉型步履堅實。

  謀劃部署“十五五”時期經濟社會發展,全會把堅持高質量發展明確為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,把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放在主要目標的首位。當前,無論是破解仍然突出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,還是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,抑或是有效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各種不確定性,都要求我們必須繼續牢牢扭住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,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,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,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,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。

  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?最重要的是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,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,在推動科技創新、加快培育新動能、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上取得實質性、突破性進展。全會提出,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,統籌教育強國、科技強國、人才強國建設,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,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,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,不斷催生新質生產力。這一重要部署,必將科學指引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,為高質量發展不斷拓展新空間、塑造新優勢。

  科技創新是世界百年變局的“關鍵變量”,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。發展新質生產力,科技創新是核心要素。學習貫徹全會精神,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、以實體經濟為根基,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,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。要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,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,深入推進數字中國建設,筑牢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基礎性、戰略性支撐。同時也要深刻認識到,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具備一定稟賦條件,必須充分考慮現實可行性。要牢牢把握“因地制宜”的要求,科學理性、實事求是地開展工作,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、新模式、新動能發展,防止一哄而上。

  以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,引領14億多人整體邁入現代化,這是人類史上的罕見壯舉,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。新征程上,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,以新質生產力為支撐,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各種不確定性,我們一定能把國家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,把中國式現代化宏偉目標變為美好現實。

  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10月27日 01 版)

(責編:唐宋、王先進)
相關專題
· 專題報道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分享到: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