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共產黨新聞網>>綜合報道
分享

城鄉融合,山坳裡闖出一片天(邁向“十五五”的發展圖景)

本報記者 李 蕊

2025年10月27日08:43    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222

點擊播報本文,約

  要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效益,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,提高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效能。

  ——摘自《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》

  

  山,一座又一座﹔路,連著一山又一山。

  從山東濟南市中心出發,驅車沿盤山路蜿蜒向上半小時就是蘆南村。今年4月底,這條串聯起山區9個行政村的港九路拓寬改造完成,讓游客進山、村民出山更方便。

  車至村口停車場,挂著本地和外地車牌的車已經停得滿滿當當。樂隊、篝火、燒烤……游客三五成群,很是熱鬧。返鄉創業的蘆南村青年賈杰忙前忙后,“以前村裡就5棟居民樓,現在人氣可高了,連咖啡店、田園綜合體、民宿都建起來了。”

  蘆南村深藏山坳、位置偏僻,曾經連快遞都難以送達。變化如何發生?

  “都在‘融合’二字。”賈杰說,幾年前,歷城區入選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,開始圍繞“融合”搞建設、發展鄉村。蘆南村附近有雲台山、玉漏泉等景點,旅游產業基礎好,村裡決定借“地利”打造田園綜合體,吸引游客。村黨支部書記賈虎平找到賈杰:“年輕人來干,才能吸引年輕人。”

  家鄉的綠水青山,讓賈杰看到了發展的潛力,但創業並不容易。跑部門、訪農戶,大家漸漸摸索出城鄉融合發展的“支部+合作社+企業”模式,村黨支部協調統籌,村裡整合閑置土地成立合作社,村民以土地入股拿分紅,賈杰的公司負責做項目。

  新建起的田園綜合體裡,農場採摘、萌寵互動一應俱全。“第一年開園,有人拍了採摘的視頻發到網上,一下子火了,周末來游玩的車都堵到了山腳下。”賈杰說。

  人氣旺了,更多年輕人回來了。“現在開會想點子,能坐滿一屋子年輕人,多數是95后、00后。”賈杰笑道,篝火晚會、畢業聚會、舞蹈大會,都是他們出的主意,蘆南村農場、桃花嶺民宿、研學基地等陸續落地。

  漫步村中,民宿明亮雅致,咖啡店、攝影店小巧精致,工人扛著工具來回忙碌、建設新項目。“這些都是咱村的村民,以前在外打零工,現在回到家門口就業,不出村就能掙錢。”賈杰說,村裡家家住樓房,通燃氣、裝電梯,校車直達村口,面貌一新。

  “交通便利了,是我們的好機會。我打算多出去學習經驗,升級農場,吸引更多人。”賈杰說,“以前總覺得家鄉窮,想出去闖﹔現在才明白,響應政策、齊心協力,山坳裡也能闖出一片天。”

  歷城區城鄉融合發展中心主任張宏業介紹,以港九路通車為契機,當地推進片區組團發展,以蘆南村為中心,周邊9個村跨村聯建,推動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。“我們將充分總結經驗,立足‘半城半鄉’的發展特點和區位優勢,在要素流動、政策銜接、基礎設施一體化等方面統籌發力,推動城鄉一體、產業協同、融合發展在新的起點上取得更大突破。”張宏業說。

  本期統籌:呂鐘正

  

  ■延伸閱讀

  融合發展“融”在哪裡?

  上半年,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.2%,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速。收入提升點燃消費引擎,前三季度,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9039億元,同比增長4.6%。

  數據背后,城鄉要素流動活力迸發。我國正以縣域為重要切入點,分類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,使其成為連接城市、服務鄉村的關鍵樞紐。隨著戶籍制度改革深化,更多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安家﹔資金、技術、人才等要素有序下鄉,催生出農村文旅、電商等業態,鄉村價值得以充分發掘。

  同時,城鄉公共服務差距正在縮小。“十四五”以來,從“教聯體”讓農村孩子享受更優質的教育資源,到緊密型縣域醫共體讓農民家門口就醫更方便,再到農村互助性養老服務設施廣泛建設,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。

 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魏后凱認為,要努力實現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、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、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、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和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等目標,持續提升城鄉居民的幸福感。

  共生並存、互促互進,城鄉融合發展之路,正讓共同富裕的夢想照進更多人的現實。  

  (本報記者常欽採訪整理)

  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10月27日 03 版)

(責編:唐宋、彭靜)
相關專題
· 專題報道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分享到:
推薦閱讀